在京都府這邊,東山跟左京區處於疏水道進入京都市的前段,受惠的地區也最多,加上勤種花草樹木,造就了許多景點。除去大小寺廟(京都的寺廟,實在太多了)以外,哲學之道,水路閣,以及蹴上斜道,都頗有人氣。
哲學之道,因京都大學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郎在琵琶湖疏水道畔經常散步的一段步道而命名,單程大約需要半小時左右。雖然我們造訪時,已經是櫻花季節尾端,還是能夠想像櫻花盛開時的盛況。
水路閤,如同南法的加德水路橋一般,也是參考羅馬紅磚橋的格式興建,雖然跟鄰近的南禪寺有些不搭調(當時也的確有人為此提出異議),還是於明治時代完成。最重要的是,水路閤仍然在運作中,持續擔任疏水分線上的引水重任,在上面行走,也更能領會當初的設計理念。
蹴上,疏水道中一個有較大高度差的地點,蹴上斜道就是解決方案。採用與纜車相同的原理運送乘載船隻的台車,讓船隻不須裝卸貨物,即能藉由蹴上傾斜鐵道順利通過高低差的斜坡區段。除此以外,高度差也被利用興建了水力發電廠,以及淨水廠。斜道的兩邊,當然也都種了櫻花,可惜花季已過,連櫻吹雪都沒看見。
造訪鮮活的歷史,故事本身就能引人入勝,身歷其中,更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旅遊的樂趣。岐阜縣的那一段疏水道,就是我們如果再造訪日本時,可以考慮加入行程的一個選擇。
琵琶湖,我們會造訪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