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旅遊,是視覺和味覺的饗宴。因此,景點是決定行程的要件之一。
因為地理和人文條件的不同,景點也有純天然(像各處的山脈河流),半天然(像台東的金城武樹,因為長榮的廣告而聲名大噪),和人工(像各式建築,或特色美食)。尤其是人工景點,大多是歷史的痕跡,讓景點添增了造訪的價值。
世界各地為了吸引觀光客,無不在景點的設置花盡心思。攀親帶故,50分說成100分的情況,也處處可見。名人的加持,故事的渲染,甚至電影的場景,都是吸引遊客的手段。在德國烏茲堡(是的,就是親王主教覺得老城區的宮殿太小,蓋了新宮殿卻又沒蓋完的烏茲堡,在之前一篇文章提過)老城區的導覽,導遊也因為明星奧蘭多布魯主演的電影三劍客,在老城區市政廳中庭取景(是的,電影中世紀的場景,是在烏茲堡取景的),而興奮不已。
歷史的刻劃有時很殘酷,戰爭也常常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尤其是歷史建築,能夠保存下來的,其實也都是不容易了。建材,往往是決定歷史建築是否能夠修復的決定因素。有些老舊建築,被再使用的時候,也都有”不能破壞外表”的原則。遊客步行其中,猶如進入時光隧道,彷彿回到了景點輝煌的過去。如同德國黑森林區著名的木骨架屋,或者是萊茵河兩岸的城堡群,日本函館的紅磚屋,都能讓人玩味再三。
伴隨著景點的環境,不同的景點觀賞交通工具也應運而生。人力車,船,馬車,火車,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如同我之前一篇說的,日本嵐山,甚至設計了只供人力車通行的竹林道。或如出名的水鄉都市,阿姆斯特丹,威尼斯,往來的船隻,也成了景點的特色之一。
販賣景點紀念品,或是當地特色產品的商家,或是餐廳,也是景點的標配。在網紅當道的現在,有些時候,商家和餐廳,是因網紅的宣傳,網客們的追捧,或是走紅,或是失寵。話雖如此,一些有實力的商家,以及餐廳,依然能依靠自己的實力,頑強的生存,令人印象深刻。
景點的商業化,是在所難免。作為遊客的我們,可以依照經驗以及觀察,來決定是否要”別人做了,我也需要做”。日本倉敷美觀地區就是一個例子,在河岸邊走邊看,遠比下去搭個30分鐘繞一圈的船有意思,所以,這船,就大可不必搭乘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