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4, 2025

人工智慧

前些時候,在威漫電影裏飾演黑寡婦的女星,抱怨AI 廠商在沒有得到她允許的情況下,使用了她的聲音。AI 廠商如同其他行業一般,對此大聲喊冤。

人工智慧,對智慧財產跟個人隱私,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老實說,從人們開始把資料放到網路上,類似的爭論從來就沒停過。公開以及私人資訊的區隔認定,有時只是一線之隔,或者是在法院裡,律師的一句主張。

是的,注入的資料越多,人工智慧就會因為知識面的成長,變得更聰明,進而能夠進入自我成長的階段。在受訓的流程中,難免有受爭議的資料注入。訓練資料不見得會是系統成熟後,對應使用者的諮詢,所使用的資源。這也是AI 廠商們用以迴避智慧財產跟個人隱私爭論,所用的論調。

虛擬實境,是人工智慧另一個有趣的話題。藉由虛擬實境,一些會花費時間和資源的研究以及實驗,可以使用虛擬實境的環境完成,是科技研究的一大福音。許多人也把虛擬實境,當成自己體驗不同生活的一種方式。看著許多人紛紛創造虛擬化身,在穿越到不同身分以及環境中,玩的不亦樂乎。

當這些原來被認為是輔助,是休閒玩樂的工具,慢慢深入人們的生活,會對人們自己有什麼影響呢?大老闆們已經讓我們知道。臉書老闆已經放話,人工智慧能夠取代中階以下的工程師,臉書也趁機裁員(美其名是基於績效考績的考量)。老實說,現在的人工智慧能力,只能做出大綱框架,細節的修改,還是需要人們花時間來修正完善的。人工智慧發展的陣痛期,很不幸會由所有人們共同承擔。大老闆們犧牲了生產效率(也許大老闆們認為運用科技效率應該提升,外加節省人事成本的好處,而底下的人,為了顧全自己的飯碗,未必會讓老闆知道,他們為了完善人工智慧製作的框架,額外花費的時間以及精力),人工智慧取代了金字塔中低層的人力,這些人可要想辦法適應了。

不管科技如何進步,人們使用者的角色應該不能改變的。如果有一天,人們從使用者,變成依賴者時,那就真的需要擔心了。到那時候,金庸小說裡失心瘋的歐陽鋒,科技電影裡人和虛擬化身們,甚至成龍在電影裡,喊出的”我是誰”,在無法分辨真身和化身時,就會真實上演。

更有甚者,如果人類創造的科技,凌駕於人類之上,人們對科技,從使用者轉化為依賴者,那在科技電影裡,人類和科技,主從關係的轉換,就會發生了。我雖然不介意人生的大綱框架有人,或科技的助力幫忙規劃,人生的路,畢竟應該是自己來走的。

悲觀的我,覺得人類和科技的主從對換無法避免,樂觀的我,衷心希望我不是被主從對換的其中一位。人生,還是應該自己來度過的。如同控制論之父維納在”人有人的用處”所說,如果我們不去追問和思考”要做什麼”,而是任由機器和機器的設計者把我們嵌入到生產流水線上,那麼人也就變成了機器的一部分。是很有道理的。


Tuesday, February 18, 2025

便利跟安全不能兩全

網上訂票,超商領票。挺有趣的經驗。

電視上看日本節目讓演員們體驗自助超商的流程,先是找商品(像亞馬遜商店還不能拿錯,商品一離架上就算消費了),自助結帳台掃碼,如果要加買購物袋,則是要掃購物袋的條碼,用手機完成付款。看演員們弄得手忙腳亂的樣子,我當時覺得是否太誇大不實了。畢竟人們使用自助結帳也好一陣子了,這應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我錯了。最近買了舞台劇的票,先是一定要建立帳戶,填入許多個人資料,領票時,需要先登入帳戶取出超商領票憑證(當初電商一定需要建立帳戶的一個理由),加上帳戶的個人資料,得以拿到領票單,再拿著領票單去超商櫃台領票。手忙腳亂了一下。

自助的流程,避免了舞台劇場地領票的擁擠人潮(把人潮分到超商,其實是不錯的主意),不過為了防止詐騙,需要填入不少個人資料,加上兩段式的驗證和取票,還是需要花一些時間。如果超商附近的手機訊號不好,就會花更多時間完成手續。

做了一輩子的資訊架構,我也很擔心這所謂的自助流程,是否真的是一個好主意。先別說在購票時放入的付款資料,就購票時強迫建立的帳戶資料,流失了就是個大麻煩。寫著這篇時,同時也看著今天剛出爐的新聞,儘管銀行資料被駭客入侵攫取的消息,實在已經令人感到厭煩,再想想自己為了買這個票,放入的資料,便利跟安心,真的不能劃上等號。

時代進步的現在,更讓人想念從前任何事都需要排隊買票的日子。雖然需要額外人力,可比現在因為自動化的驗證,人們需要提供的資料少多了,人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方式。現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個人驗證資料,只是資安人員跟駭客來來回回交戰的結果。

可惜自動化的趨勢不可抗拒,也只有與時俱進,一邊希望我們的資料別被駭客盯上了。

Monday, February 17, 2025

新加坡的老巴剎

夜市,攤販市集,並不是台灣獨有。事實上,亞洲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設備。新加坡,也有。

在新加坡,攤販市集一般被稱呼為巴剎,是從波斯文化開始的稱呼。東南亞的巴剎有乾濕的分別,賣魚肉蔬菜的市集是濕巴剎,賣食品的市集是乾巴剎。

新加坡的老巴剎,有超過一百三十年的歷史。如果加上魚市場的前身,則已經有超過兩百年的歲月了。另一個相同時代誕生的市集,在1968年焚毀,老巴剎於是成為唯一能叫老巴剎的老市集。


八角形的預製鑄鐵設計很有特色。中間的鐘塔,也仍然在每半小時鳴鐘通知大家。接近左邊兩個入口附近的道路,則改成步行區,天氣好時,饕客能坐在戶外座位,享用新加坡著名的沙嗲燒烤。





老巴剎的食物選擇很多, 加上座位實在不容易找(雨下下停停的,實在不敢像其他人們,坐在戶外的座位),攤位們都是大火快炒烹調,一下子菜就堆了滿滿一桌。原來還有雄心壯志想點第二輪,看看一直沒停下來的人潮,還是放棄了。


新加坡的乾巴剎,當地也成為熟食中心,承載著新加坡的歷史,也是人們打發三餐,聚餐,聊天,說笑的地方。巴剎,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時代的變遷,新加坡也面臨尋找攤位接手意願的問題。外送,也同時影響著巴剎的人氣。希望新加坡的個個巴剎市集,能像老巴剎一樣的歷久彌新,那就是饕客們的福氣。




Friday, February 14, 2025

警察的人情味

從前碰到警察要開罰單,一般可以哀求求情。

這種事,在學生時代,發生的機會更大。看電影,博物館,演唱會,都有學生票可以買,這罰單,當然也有學生票。在學校,學生為求方便,大多有騎摩托車。求快之心人人都有,各種騎車違規行為,當然少不了學生的參與。

警察,根據違規行為,都會埋伏在特定地點守株待兔,等待違規者上門。一次一個學生(還好不是我)送上門了,違規被警察逮了個現行。於是哀求開學生票罰單的戲碼,再次上演。拿了罰單回來的同學,卻死活不願意透漏罰單內容。有便宜罰單能拿,如何能夠放過,於是我們死纏爛打的問出了罰單內容。問出了內容卻沒人想拿那種罰單,原來,警察開的是,隨地大小便的罰單,卻也是當時最便宜的罰單。

又一次我們一夥去澎湖騎車旅遊,其中一位一定要騎跟其他人不一樣摩托車的同學(還好不是我),被警察逮了。警察其實也想網開一面,可惜同學身上什麼證件都沒帶,只有乖乖跟著警察去繳交罰單贖車回來。

現在路上都有攝影機,電子執法一翻兩瞪眼的情況之下,說情哀求都沒有用。警察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不如以前容易。

時代進步,人情味也漸漸淡薄,警察也不能免俗。情理法的順序,慢慢變成法理情了。

Monday, February 10, 2025

從牌品看個性

過年總會看到親戚們聚一起玩起麻將。

不,我不是要做心理分析,我只是針對一種人。畢竟家裡打牌,大多是小賭怡情,順便聊聊八卦,聯絡一下感情,大家上了牌桌,嘻嘻哈哈就好。可惜有些人走了心,心裡的情緒反映在打牌上,就不好了。

這種情況,在我和我太太的親戚的牌桌上都看得到。有的人出牌用了不少力,牌互相碰撞,發出不小的聲響。當父親那一輩都還健在時,其中一位長輩出牌尤其有力,還曾經把砌好的牆牌打翻,惹出一些麻煩。這就不討人喜歡了。

有好勝心不是不好,不過強到破壞了大家打牌的心情就不好了。畢竟家裡打牌只是消遣,沒必要計較太多,壞了大家的心情,連牌都沒得打了,損失就大了。我父親也的確被我那位長輩惹毛了,也說了”再發生一次,這牌就不必打了”的氣話。

有趣的是,幾年之後,這種牌品,居然在我太太親戚家的牌桌上重現。衷心的希望,別打到大家沒辦法跟有這種牌品的人打牌才好。畢竟是親戚,日後還是會碰面交流的,老死不相往來,畢竟不是個好事。

有人說,親戚之間不要太計較,哈哈,這也是要看程度的。

Saturday, February 8, 2025

夜市

台灣一個挺受歡迎的節目”夜市王”,讓人們對夜市又再燃起熱情。

夜市,並不是台灣獨有。類似的攤販市集,在許多地方都有。有很大部分的當地人也都把夜市,或攤販市集,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的用餐時間,基本上都在這些攤販市集度過。也有為了”這一個攤位的菜比較好吃”,而特別花多一些時間前往品嚐美食。

曾幾何時,夜市也慢慢從移動攤販,轉變成固定的攤位。在台灣,這被稱之為”觀光夜市”。在美觀跟衛生都有提升的同時,卻也失去了一些風味。我岳母說的好,在新加坡,攤位衛生評分甲等的食物,沒有衛生評分丙等的好吃。雖說如此,我們已經習慣比較清潔的食物的腸胃,也已經無福消受好吃卻不夠衛生的美食。這次朋友從國外來找我們,太太帶著他們去南部和中部遊覽。當兩位太太正歡快的啃著鴨翅時,朋友的先生卻已經因為鬧肚子掛了病號。

在家庭成員都需要上班的現在,在家開伙是奢侈的享受。這些攤販市集,提供了即時的美食,讓上班族們能解決三餐。不過外送正慢慢改變人們的生活步調,希望夜市攤販們,不會像商場被網上購物取代而逐漸消失,成為時代的另一個回憶。

如果真的發生了,那日子會更無聊。

Friday, February 7, 2025

鹹蛋超人髮型

如同我之前寫過的。我似乎無法擺脫因為髮型鬧的笑話。

服兵役時,大家輪流坐下拍大頭照,於是許多爆笑的照片紛紛出爐。有飄髮男的(還沒坐定,照片就拍好了,就”下一位”了),有額頭以上沒拍到的(坐太慢的)。總之,講到大頭照,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我自己,也有被拍出有趣的照片。換了新的身份証需要拍新的照片,結果頭髮沒整理好,就上陣了,拍了也沒有仔細檢查就讓過了。結果收到新的身份証時,就看到頭上一撮頭髮,怪異的翹著沒整理到。當然我又是淪為笑柄了。

自從被電剪剪成小平頭後,我太太嘗試著找一位合適的理髮師。其中一位是還不錯,可是他很喜歡把顧客的頭髮處理後往中間聚集,於是我的頭髮也成了他的嘗試目標。一天理完髮回來,也許是頭髮被聚得過頭了,看起來就像奧特曼超人(鹹蛋超人)一般。老婆看到後,對這位理髮師的信任度就更低了。

看來我為了髮型被笑的日子,還得繼續下去。

Tuesday, February 4, 2025

自我解嘲

父親在世時,是家裡的冷面笑匠。不論如何,他總是有把所有旁邊的人逗笑到人仰馬翻時,仍然保持不笑場的功力。其實也好,老爸實在太緊繃了,能讓他放鬆一下也是好的。

老爸搞笑的功夫,實際上來自我的奶奶。奶奶在世時,平時也是一張酷酷的臉,扮起冷面笑匠的反差也是超級大,效果也是超級好。

奶奶辛苦了大半輩子,老來就跟有空檔的媳婦女兒們出遊。一次旅遊回來,爸媽問她吃得如何。她的回答是”吃的是剩飯拌開水” - 指的是外國人煮得不地道的稀飯。

又一次旅遊回來,我們照例問她看到什麼有趣的景點。她說的輕鬆,”導遊要所有人注意他手上拿著的雨傘”,所以她的遊山玩水,重點就是那把雨傘。再問有沒有聽到有趣的事物,她說了,”好像去了一個拿著破輪子的人(拿破崙)的家(宮殿)”。簡單易懂,同時笑果也足。

奶奶自我解嘲的功力也是一流。之前寫過一篇明星花露水的文章,奶奶跟陪伴她的阿姨,因為阿姨身上的花露水味道太濃太重,被計程車司機趕下車,而提早回家。這其實還有別的故事。阿姨穿的花枝招展,奶奶一向喜歡穿素色衣服,當兩人被趕下車時,計程車司機眼力不好,把花枝招展的幫傭阿姨當成老闆,穿著樸素的奶奶當成幫傭,所以回來奶奶說的故事,就成了,”老闆娘,妳身上的花露水味道最好少用一點,要不然妳一輩子都搭不到車”。

自我解嘲,在枯燥的日子裏,對自身,對周圍的人們,是很好的調適。自我解嘲,顯示著人生的歷練,以及智慧。聽著自我解嘲的用詞,也能令人會心一笑。


Saturday, February 1, 2025

頭髮夠短了嗎

小說家獨孤紅,在他的小說“響馬”裡,借主角之口說了這個笑話。”以前有個結巴去剃頭,剃完了頭他還要挖耳朵,剃頭的怕挖疼他,跟他說痛了讓他知道。 挖著挖著結巴就叫了起來,不是叫疼,是叫好,剃頭的聽樂了,挖得也就更勁兒了。 哪知道結巴叫了半天好,最後才叫了一聲疼。”

沒想到類似的事會發生在我的身上。一天我去理髮,理髮師用的是電剪,其實很快就理到合適的長度。偏偏我不知道什麼原因,居然睡著了。理髮師沒注意到我在打瞌睡,詢問我頭髮長度是否滿意,我卻一直沒吭聲,理髮師於是一路把我的頭髮剪到比我服兵役時還短的長度。理髮師這時也終於發現我睡著了,擔心我會覺得頭髮太短,於是把我的頭髮稍微打濕,稍微梳理了一下,就把我搖醒打發我離開。

很快我也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可惜已成事實,只有頂著涼快的頭回家,接受同學和老婆(當時還是朋友)的嘲笑了。

從此就算再累,我去理髮時,會努力提高警覺,希望不會為了頭髮再被嘲笑。

可惜事與願違。我無法擺脫被理出有趣髮型,而成為笑料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