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看日本節目讓演員們體驗自助超商的流程,先是找商品(像亞馬遜商店還不能拿錯,商品一離架上就算消費了),自助結帳台掃碼,如果要加買購物袋,則是要掃購物袋的條碼,用手機完成付款。看演員們弄得手忙腳亂的樣子,我當時覺得是否太誇大不實了。畢竟人們使用自助結帳也好一陣子了,這應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我錯了。最近買了舞台劇的票,先是一定要建立帳戶,填入許多個人資料,領票時,需要先登入帳戶取出超商領票憑證(當初電商一定需要建立帳戶的一個理由),加上帳戶的個人資料,得以拿到領票單,再拿著領票單去超商櫃台領票。手忙腳亂了一下。
自助的流程,避免了舞台劇場地領票的擁擠人潮(把人潮分到超商,其實是不錯的主意),不過為了防止詐騙,需要填入不少個人資料,加上兩段式的驗證和取票,還是需要花一些時間。如果超商附近的手機訊號不好,就會花更多時間完成手續。
做了一輩子的資訊架構,我也很擔心這所謂的自助流程,是否真的是一個好主意。先別說在購票時放入的付款資料,就購票時強迫建立的帳戶資料,流失了就是個大麻煩。寫著這篇時,同時也看著今天剛出爐的新聞,儘管銀行資料被駭客入侵攫取的消息,實在已經令人感到厭煩,再想想自己為了買這個票,放入的資料,便利跟安心,真的不能劃上等號。
時代進步的現在,更讓人想念從前任何事都需要排隊買票的日子。雖然需要額外人力,可比現在因為自動化的驗證,人們需要提供的資料少多了,人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方式。現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個人驗證資料,只是資安人員跟駭客來來回回交戰的結果。
可惜自動化的趨勢不可抗拒,也只有與時俱進,一邊希望我們的資料別被駭客盯上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