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8, 2024

老歌新唱

好的曲子音樂就算原創作者原唱者,或原來演奏者不在了還是會有後世的人繼續傳唱流傳下去。好的東西失傳了是一種無法彌補的損失

大多時候後世的人對舊的音樂曲子是儘量照樂譜上的標示演奏和演唱的。可惜一些歌曲因為原唱者的唱腔有時無法完全複製(像那些寫給閹人歌手的曲子,現在就沒有男性歌手能夠詮釋),或者一些需要特殊的樂器,才能演奏的樂曲(例如帕格尼尼那把他自己調整過,除了他本人以外,沒人能夠使用的小提琴)於是就有老歌新唱的出現有的人也稱這個叫做老歌新詮釋

老歌新唱,或老歌新詮釋,給了後世的演出者一些彈性,他們可以加入自己對這個音樂的想法。聽眾其實也是很主觀的,有時也會因為“聽起來不錯”而接受演出者的詮釋。如果原創者不在了,就沒有所謂正確答案,“聽起來不錯”是可以接受的。

原創者還在,甚至在現場,有時會比較尷尬。羅西尼一次在現場聽了一位花腔女高音的演唱他的作品,正巧這位想炫技,搏版面的女高音把她自己部分的花腔詠嘆調改得面目全非(故意多唱拍子,或者自己加入炫技的轉音),來炫耀自己的能力,羅西尼之後於是諷刺的詢問這位女高音唱的是誰的曲子。

為賦新詞強說愁,也會為老歌新唱帶來一些困擾。一些敘說生活經歷的音樂,由沒有類似經歷的,或是音色不合適的演出者來詮釋時,就會有聽起來怪怪的的感覺。這在年輕人,甚至是小孩子,嘗試一些應該由成熟人士演出的創作時,尤其明顯。例如說在長恨歌中,應由男中音演唱的唐明皇,卻由男高音來唱,就會被說這個唐明皇好像年輕了幾十歲。

演出者一般都會挑戰自己,嘗試一些不是自己擅長的音樂,立意是良好的。只要詮釋能夠被接受,就是一個好的音樂演出了。音樂的表現,因為聽眾主觀的反應,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聽起來悅耳動聽,那就皆大歡喜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