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COVID的衝擊,辦公室的餐飲以及零嘴,還是吸引了不少員工回辦公室上班。好吧,是在提供餐飲的那一天回辦公室上班。
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是財大氣粗,養得起自家的廚房,以及廚師。於是餐飲外燴商應運而生,解決小公司想要提供員工餐飲的需求。依照客戶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餐飲。
這些外燴商多是薄利多銷,都是想法子多爭取一些生意,至於是否能達到客戶的要求,卻是另一回事。有時是人手不足,有時是廚房裏出問題,五花八門的理由,總之是把客戶的訂單,想辦法完成就是。有些外燴商還想出跟公司分攤開銷的方式,減低員工午餐的費用,來吸引員工在公司用餐的意願。
這就說說我們曾經遇上的有趣故事。早上11點45分要送到的午餐,早上10點打電話來說電鍋壞了。這算是有良心的,至少給我們一些時間反應,找找其他的選擇。有一次外燴商印度廚師不在,臨時找了中餐廚師來救火,結果煮出來的飯不合格也搬來了。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荒,不過看著無法入口的飯,也是無語了。我和同事只好緊急到對面的印度飯店,買了飯回來救火。
其實有時鬧的笑話還是員工自已造成的。人吃葷吃素的需求,真的只是個小問題。有趣的是人們在吃葷吃素的要求上,加上了自己的特殊要求。有些是食物過敏,有些是人在國外,食材選擇情況不方便下的一些調適。吃素以外,再加上不吃菇類的,真的不稀奇。吃素的卻可以吃海鮮的,牛肉,只要不叫牧牛,就可以吃的種種藉口,聽來都會令人感到相當有趣。這些額外的需求,也會提高外燴商準備餐飲的難度。我和同事看到送來的午餐不合適,臨時需要外出買午餐回來救火的機會也就增加不少。
人們就算吃不完,也要打包回家吃的習慣,在公司午餐裡也看得很清楚。午餐時間要結束前,員工就會自動的找出打包盒子裝了剩下的午餐回家吃。之前一家公司用的外燴商,試著跟公司分攤開銷,可惜卻忽略了員工的打包能耐了。外燴商好意開放員工自己打菜,因為打多打少都一樣價錢,結果外燴商很快就因為吃不消而退出了。
員工習慣遠端上班的現在,午餐成了一個能聯繫員工感情的方式。只要不要做得太差,員工也會因為是公司福利而捧場的。至於外燴商跟公司員工的種種笑料,自然就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