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1, 2025

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以後

我們現在過年期間回來亞洲,常被這邊的朋友,稱呼”你們兩個美國人”。是啊,在美國,也超過我們在其他地方的時間總和了。在我們住的社區裡,我們也覺得我們跟其他鄰居是一夥的。在社區裡走動,也不會覺得不自在。

這就想起我還是學生的日子。儘管我們是外來人口,過了一個學期,我也習慣了當地的天氣,也能下雪天時,穿著無袖背心,去買瓶裝可樂回來,搭配看著晚上的籃球賽。

同學一天晚上遇上一件有趣的事,他遇上了算是友善的搶匪。先是兩人一起前往提款機,把一天能提領的現金額領出,也許是”我待超過一學期,我也算是當地人”的想法,他跟搶匪說出了,”你把我能領的錢都拿去了,那我今天怎麼辦”的話。這搶匪也算義氣,從剛搶來的錢抽出20元,跟我同學說,拿著搭乘計程車回家吧,我同學就拿著這20元回來了。

語言,是溝通的橋樑,而說話的語氣,用詞,話題,都是能夠迅速拉近彼此距離的方式。久而久之,我們就坐實”你們美國人”的稱號。真的,除了看起來不像美國人,我們的生活步調,思考模式,很能融入我們居住所在的地區。

人逐水草而居,適合人群聚的地方,自然人氣會旺。儘管開始時共同話題不多,隨著時間的流逝,沒有搬走的人,就會融入當地,成為群體的一部分。

魯賓遜的日子,不是每個人能過得起的。先不說獨居久了人就會失去動力,人就算在獨居時,也有和大自然,以及動植物,有著間接或直接的交流的。不吃不喝,在生理機能失去後,就真的駕鶴西歸,位錄仙班了。

融入群眾,成為群體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種樂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